找到相关内容2509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见 鬘 论—略说见及乘差别备忘录

    须要思惟了解。有时当我们身体有很大痛苦的感受,但内心却很平静的话,反而不会感觉到身体痛苦的感受,因为我们内心有很强烈的善心,可以承受身体痛苦的感受;如果此时内心非常不高兴,不快乐的话,耳朵听到很好听的...故,善心无有过。」若有大悲所摄持,则行何等善恶法,律仪不退失;因依菩萨律仪,皆以大悲为本而行持故。  无上苦行:,即如大印经云:「若决定佛乘,虽行惑五欲,如莲出淤泥,于彼律圆满。」一切法本来平等,悲...

    莲花生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20563202.html
  • 《祖堂集》文献与点校

    按:众所周知“她”字的产生时代甚晚,不当改字。  (4)“儿子曰:‘启禅师:是法平等,无有高下,哪得有这个言词障于某甲善心?再乞禅师,垂慈容纳。”(111页)张华校注:“哪,原文作‘那’字。”按:“哪...

    张美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43963274.html
  • 唐君毅《佛学中之唯识宗之哲学》

    称别境心所,如欲、胜解、念、定慧等。心所又有善与不善即净与染之分,善而净者,称善心所,如信、惭、愧等。不善而染者称烦恼心所。烦恼心所中,又分根本烦恼,如贪嗔痴等;及随从根本烦恼而起之随烦恼,如忿恨等。...

    唐君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75563332.html
  • 释达观著:随缘自在 第四章

    节录《六祖坛经》  自性本来是清净的,因为它无染无别,无争无求,无怨无悔,无忧悲苦恼,无妄想执著,无七情六欲,无贪嗔痴慢疑,无邪知邪见及一切不善心…等。  是谁污染了自性?又是什么遮蔽了它?自性无人、...

    释达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35463703.html
  • 禅与石窟艺术的盛衰

    昙摩蜜多译的《五门禅经要用法》亦有  若行人有善心已来,未念佛三昧者,教令一心观佛。  显然,都把修禅时观像看成达到观佛的阶梯。据说释迦牟尼前生为精进王子时,即曾趺坐观像,并因此而得成佛道。《法苑珠林·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90863906.html
  • 《六祖坛经》的思想

    众生,所谓邪迷心、诳妄心、不善心、嫉妒心、恶毒心,如是等心,尽是众生,各须自性自度,是名真度。」大正四八,三五四页上。   (注53)大正四八,三五○页下。   (注54)同前注。   (注55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00963968.html
  • 《坛经》惠能顿悟禅教深层义蕴试探

    “自识本心”,似亦暗示同一真心。但是,我们又可找到“不善心、嫉妒心、谄曲心、狂妄心、邪见心”等等妄心之义。惠能尤其分别“心是地,性是王”,则心是虚妄之相,性是真实之体,故接着说道:“性在身心存,性去...

    [美国]傅伟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02063978.html
  • 成实宗史略

    等三性。如论云:  又三种心,善、下善、无记。善、无记心,是则非垢,  若不善心,本自下净,下以客(客尘)故。  又曰:  于世谛,是亦多过:心生已灭,未生未起,云何相续?  是故心性非是本净,客尘故...

    刘果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11664036.html
  • 慈风善雨起岭南——广东佛教界的慈善实践考察

    展示了中国佛教的慈悲济世的襟怀与风貌,为佛教界赢得了良好的声誉,事实证明慈善事业是佛教工作的一大特色,是弘法利生的一个窗口,感染与动员了更多的善心人士参与到公益事业之中,是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要...

    温金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13864061.html
  • 大乘起信论料简驳议答辨

    障治故。若复难言真如无明,既不相熏,凡夫有漏,云何成佛者。此不成难。我言有漏非尽无明,五根五力十一善心所等通漏无漏而皆是善。资粮加行,于无明等有损伏力,于无漏种有引发力。即此自类,可相引生,何假真如熏于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32464166.html